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从今年两会期间在江苏代表团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到这次重庆考察作出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新论断,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不断深化。(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城市更新,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命题,也是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
今年这次重庆之行,总书记3次谈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考察中,总书记要求重庆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总台央视记者郭鸿拍摄)这次在重庆民主村社区考察时,总书记又重点调研了城市社区减负情况。(图/视觉中国)04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在重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城市大脑——重庆市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3天时间里,总书记先后赴物流园区、城市社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3个地方调研,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听取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
总书记在这里解剖麻雀,察看小区改造等情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稳步推进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
(三十二)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
严格执行液态奶新标准,规范复原乳使用,促进奶业产需平衡。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从各地实际和农民需求出发,抓住普及普惠的事,干一件、成一件。支持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三、健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十二)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依托河南粮油储运加工郑州物流枢纽项目,在豫东、豫西、豫南、豫北布局集粮食产购储加销于一体的1+4粮食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持续发展小麦、玉米、稻谷完全成本保险和农业气象保险,鼓励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统筹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有效应对灾害天气等突发情况。
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启动河南省畜禽遗传基因库和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
加强农村流通领域市场监管,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不断强化五级书记责任,充分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加强培育粮食品牌,努力打造国际粮食集散加工地、粮食价格发现地。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提高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照护能力,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认真落实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四个省级指导目录,减轻基层负担。加强涉农干部培训,提高三农工作本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鼓励支持青年农民领办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鼓励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十七)做强做大绿色食品业。
坚持树立正确政绩观,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不搞面子工程,不搞举债建设,确保不跑偏、不走样。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做好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社会帮扶工作。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扩大劳务报酬规模。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五水综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十五)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智慧农业。
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
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制种基地、育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畜禽核心育种场。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探索可实施、可推广、可持续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
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按规定及时落实医疗保障和救助政策。在粮食生产大县规划建设一批平急两用的农业综合应急服务中心,提升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加强农机收获作业培训,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强化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推广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等做法,健全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机制,严格实行上级部门涉基层事务准入制度,健全基层职责清单和事务清单,推动解决小马拉大车等基层治理问题。
优化县域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支持畜牧企业延链补链强链,提升全产业链发展能力。
(二十三)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持续完善一村(格)一警长效机制。
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绿色食品集群。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